图1
图2
茶叶末釉是我国古代铁结晶中重要的品种之一,属高温黄釉,经高温还原焰烧成。釉面呈失透状,釉色黄、绿掺杂,绿者称茶,黄者称末,古朴雅致,颇似茶叶细末,俗称“茶叶末”。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说到:“各种黄色……若和黑、绿二色者,则名茶叶末。”此釉称为茶叶末,是因为在暗绿色的底釉中有许多黄色星点,犹如将茶叶末调在釉里。经研究,茶叶末釉面星点的形成,是釉中的铁、镁与硅酸化合而产生的结晶。
茶叶末瓷器的生产始于唐代,如在陕西耀州窑遗址中出土了茶叶末釉瓷器,釉色有黄绿、褐绿等。唐以后,有些窑厂也有茶叶末釉瓷器,但这类茶叶末釉瓷器,可能是在烧制青釉或黑釉瓷时,由于胎釉原料及烧成时产生的变化,而出现茶叶末釉色。明代御窑厂所产茶叶末釉,称“鳝鱼黄”,釉色黄润,带黑色或黑褐色斑点,像鳝鱼的皮色。《陶雅》:“鳝鱼皮以成化仿宋者为上。”清代雍正、乾隆时期,景德镇御窑厂在继承古代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将其应用于白瓷胎上,精工细作,烧制出富于变化的多种色泽的茶叶末釉瓷器。据唐英的《陶成纪事》记载:“仿厂官窑,有鳝鱼黄、蛇皮绿、黄斑点三种。”黄斑点即为“茶叶末”。从传世品看,雍正时是有茶无末,乾隆时是茶末兼有。如镇江博物馆藏乾隆款茶叶末釉绶带葫芦瓶(图1),高26.2、口径2.8、底径8.2厘米。呈葫芦形,小口、细直颈,中间为束腰式箍形装饰,瓶底足外撇,圈足露胎,胎体较薄。底部刻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方图章篆款(图2)。两侧为对称的弯曲绶带形系耳,俊秀飘逸。全器施茶叶末釉,釉色纯正,色调沉稳,绿中闪黄,黄中闪绿,圈足釉色较深,足部釉与露胎相接处有刮削时无意留下的一圈小锯齿痕。造型优美,线条流畅,制作精细。
文章来源于头条号:品瓷中国 如有侵权,造谣,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