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茶商呼吁建电子物流平台

2013-04-23 32459 0

  “物流成本占比总成本的8%至10%左右,这是很多规模以上的茶叶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云南六大茶山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营销副总经理李春雷说,目前昆明茶叶产业物流主体规模较小,服务能力不高,物流成本在总成本占比高,使得企业产品研发升级等费用被迫压缩。   李春雷表示,参照福建等其他产茶大省的成功经验,制定鼓励性物流发展规划,加大物流基础发展及品牌推广的统筹力度,整合茶叶物流资源,引导企业良性竞争,是促进茶叶物流有序发展的重要举措。   藏茶更多变喝茶   带动散茶热销   “过去人头涌动,热火朝天的茶叶市场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茶叶行业日渐没落,而是正在向更人性化的发展模式过渡。”经营茶叶生意十几年的李阿姨说,2007年过后,昆明乃至整个云南的茶叶产业度过了茶叶消费的“井喷”时代,进入到一个相对平缓的发展周期,很大一部分茶叶厂家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另外一部分茶叶厂商开始谋求新的发展道路,其中很典型的一种就是“杂货型”交易流通模式。   据李阿姨介绍,随着茶叶消费日渐回归理性,“藏茶”更多地被“喝茶”所取代,很多“老茶友”消费模式也越来越简单,不需要太多精致的包装,甚至不需要把茶叶制成坨、砖的形式,泡饮简便的散茶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记者在康乐茶文化城中发现就有不少以散茶经营为主的商户,一个门市经营60多种散茶。这些散茶大多是来自勐海、凤庆的小茶厂、小作坊,或者是某一户茶农的茶山。这些茶叶包装简单、流通方便,一个密封袋就是一包茶。来自全省的茶叶经营者直接到当地收购运走,以同样的包装直接卖给消费者。   交易市场冷清   交易方式丰富   “过去的茶叶市场主要是以走商的形式来完成茶叶的流通和交易,使得茶叶市场一度形成‘爆棚’的状况,与今时茶叶市场的人流量作对比,很容易让人产生茶叶市场冷淡的错觉,实际上是茶叶消费流通渠道的多样化和完善化,层层分流了过度集中的茶叶交易和流通。”茶商刘吉说。   过去茶叶流通和交易主要是围绕供销社、贸易公司等形式进行,虽然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各品种茶叶的推广,但大量消耗的人力、物力和多次重复物流的状况,已经不适应当今的消费节奏和需求,随之很多新型的流通交易模式相继出现。   例如通过淘宝、京东、甚至微博的方式发布信息,对接全省甚至全国的客户,有效地减少了不必要的重复物流,提高了交易流通效率,同时也丰富了产销配对的渠道。高端品茶会所、连锁店、加盟店的出现也进一步完善和细分了整个茶叶市场,为更多茶叶品牌的推广提供平台。   此外,部分省外的茶商直接到云南各地州产茶地收购茶叶毛料,也有效地避免了茶叶发至昆明再转运省外此类的重复物流。刘吉坦言,如今的茶叶市场看起来确实不像2007年时候那么“火”,不过整个市场的服务体系、交易模式却日益完善。   信息不对称   电子物流平台是方向   “同一批茶上市销售,昨天上海的大客户需要100万元的茶叶,我们刚发货结束,今天又有上海的客户需要3万元的茶叶,我们必须再次装货发送。”李春雷说,由于存在产销信息配对时间差,很多时候同一地点或同一发货方向往往出现类似的短时间多次重复物流的情况,本来可以一次完成的仓储、装箱、发货的流程,却要再次增加二次配送,致使茶叶物流效率低下的同时,无形中推高了企业的物流成本。   目前,昆明不少茶叶生产企业都有自己的物流设备,但物流效率不高,且物流成本很大。李春雷建言,如果能建立一个统一的电子物流平台,汇集多家茶企茶产的产品信息和茶叶上市供应时间表,并牵头国内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负责物流配送,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得茶叶生产企业减少物流设施、设备和人才等方面的投入,集中资金从事茶叶生产和研发,促使茶叶产量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电子物流平台增加云南茶叶品牌、品种的推广渠道,拓宽产品产销配对的模式,有利于云南茶企、茶叶更好的“走出去”。   此外,茶叶作为具有收藏价值的特殊食品之一,在物流过程中丢失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规范茶叶物流的具体流程,避免在物流环节造成茶叶丢失、包装损坏等情况的发生。   茶商研制新产品   降低物流成本是原因之一   “传统的茶产品主要是以‘茶坨、茶砖、茶饼’为主,这些初级的茶叶产品具有体积大,储运条件复杂,泡饮条件繁琐等缺点。”云南六大茶山茶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质量部经理蔡昌敏介绍,目前昆明不少茶企都在大量投资研发经费,开发新型的茶叶产品,其中以“茶沫、茶膏、茶粉”为代表的新型茶产品在市场推广过程中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同和好评,同时新型茶叶产品的问世,有利于降低茶企物流成本,提高茶企营业收入,增强整个行业的抗市场风险能力。   以普洱茶为例,为什么普洱茶不能像速溶咖啡那样能全球通卖?根本原因就传统的茶砖、茶坨不具备像速溶咖啡那样的泡饮简便性和流通便利性,而精深加工就是解决普洱茶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例如,使用韵达快递配送茶产品,同样的物流费用,可以配发茶膏20件,而只能配送传统茶砖10件,茶膏的利润却是茶砖的三倍以上。同时茶膏不需要撬茶、洗茶等多道程序,可以即冲即饮,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普洱茶的推广更加大众化,简便化。   此外,蔡昌敏表示,目前云南本土中小型茶叶企业的产品流通模式较为落后,不少茶企为了规避高昂的物流成本,只能采用买方承担运费的方式交易,销售服务整体能力低下,严重制约了茶叶产业的发展。只有进一步集中茶叶产业规模化效应,形成一批茶叶生产加工流通企业集群,引领更多的茶企走向规模化、产业化、流通规范化的发展道路。

    昆明打造国际茶都之路     云南有着悠久茶叶生产历史、是世界公认茶树原产地、中国重要茶叶生产基地。目前,在全省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中,有14个州市100多个县(市)区生产茶叶,涉及茶叶生产经营的总人口达到1000多万人,其中茶农达600多万,是云南经济作物中涉及人口最多的产业之一。特别是云南的茶园主要分布于低纬度、高海拔的山区和半山区,水源清洁、土壤肥沃、日照充足、温度适宜,远离污染源,拥有发展有机茶、绿色食品茶和无公害茶的潜力。   “云南是中国重要的茶叶生产基地和产茶大省,有世界上最好的茶,但云南的茶叶没有卖到最好的价格,其中最重要的瓶颈就是整个产业的行业流通渠道的不畅通!”云南茶叶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昆明市茶叶协会会长刘益成日前接受采访表示,云南茶叶种植面积位居全国第一,茶产量位居第三,仅次于福建和浙江,但这种优势并没有使云南成为茶叶强省。   市场占有率不理想   来自云南省农业厅茶叶处的数据显示,去年云南省茶叶种植面积达580万亩,产量达27.35万吨,比前年增长3万吨,毛茶、成品茶、茶文化等综合服务产值达223亿元。   省农业厅茶叶处工作人员王立波表示,虽然云南茶叶种植资源丰富、民族茶文化源远流长、环境生态良好,目前主要通过“茶农—合作社—茶叶企业”、企业产销一体化及购买者旺季自行前往茶山购买等渠道流通,但整个过程中的品牌推广、包装方面等方面都缺乏市场竞争力,话语权优势依然不足。   对此,刘益成也表示赞同。他认为,尽管云南的茶叶不需要像花卉、果蔬等特殊的冷链物流运输方式,但云南茶叶走出去过程中在质量、品牌、营销、文化、包装等方面没有形成统一的流通渠道及模式,也使云南茶叶就很难达到理想的销售水平和声誉,导致在全国乃至国外的市场占有率不是很理想。   他举例道,福建铁观音及西湖龙井茶在产品方面就没有太多的差异,而云南普洱茶的可以分为很多等级,价格从几十元到几千元不等,整体质量及品牌参差不齐,需要行业进行统一的规范。   今年1月份,云南省茶叶流通协会成立。就任常务副会长的刘益成表示,协会将建立起及时、快速、有效的云茶信息发布制度,搭建云茶产区和销区的流通渠道平台,构建云茶销售质量可追溯体系,引导组织茶企在保持传统云茶销售销区的情况下,积极推进“南茶北进”,开拓河北、哈尔滨等北方市场。同时,依托香港市场,实现西茶东移,积极拓展东南亚为重点的国际市场。   电子商务减少中间环节   与行业协会积极搭建产销平台相比,昆明本地的康乐、雄达等知名茶叶交易市场却借助电子商务走向了全国市场。   “我们每天从康乐茶城收到的快递大概是500—600公斤,总重量在1—2吨之间。”李师傅是中通公司的一名快递员,专门负责康乐茶城周边快递收发,他告诉记者,1—2吨只是快递的量,而加上集体物流途径,每天的发货量将在10吨左右。   李师傅的话只是康乐茶城电子商务热闹的一个缩影,因为除了中通外,还有繁忙的顺丰、申通等多家公司的快递员长期活跃在康乐、雄达等多家茶叶交易市场。“08、09年的时候,整个康乐茶城几乎家家户户在拉网线、上淘宝、开网店,1个人1根网线1台电脑就成了1家网店。”昆明万谦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倪兵,另外一个身份是“普洱中国网”负责人,他说,云南茶叶在2007年低谷之后,电子商务的复苏要早于实体店,当实体店还在冷清异常的时候,网上的店铺却依然忙碌。   “传统的茶叶市场一般要经过‘茶料头—厂家—全国总代理—地区总代理—终端’多个环节,最后才到消费者或收藏爱好者手里,而现在越来越多的电子商务卖家,开始直接到茶山收购原料,通过做自己的品牌打开市场。”一位在从事电子商务多家的卖家说,经过每个环节“加码”后,到消费者手中的价格便和原料产区价格相差甚远,而电子商务可以减少不少中间环节,竞争优势明显。   吕建峰和他的“51普洱”在云茶电子商务这个圈子里小有名气。谈及电子商务,他告诉记者,中小商家坐等顾客上门肯定不行,电子商务是其中一条很好的出路。“2011年我们销售额只有400万元,2012年达到了700万元。” 吕建峰说,今年的情况虽然不是很乐观,但同样值得期待。   昆明应打造国际茶都   “相比杭州打造国际茶都,昆明在桥头堡建设背景下更有优势来打造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化茶都。”刘益成介绍说,昆明不是普洱茶的主产地,但却凭借特殊的区位、人才、资金优势,发达的信息网络和便捷的交通,已经成为普洱茶最主要的集散地,以绝对优势承担着普洱茶销售平台的重要作用。   根据不完全统计,云南省普洱茶的80%交易量都在昆明完成。目前,昆明市5大茶叶专业批发市场,其中90%以上的茶商都专营或兼营普洱茶,规模化的普洱茶加工企业就有50多家。   记者日前走访几大茶叶市场发现,大多数茶商也不仅仅满足于传统的实体店交易模式,而是以昆明为中心,通过电子商务拓展全国茶叶市场。   “在这一过程中,在保障茶叶质量及塑造品牌的同时,不仅要做好产地文化氛围的营造,更应该在销售地大力推广云南普洱茶的历史沿革。”刘益成坦言,流通协会将牵头组织云南的茶企来开展销区的宣传推广活动,预计在广州建立一个云南名茶博览中心,将云南普洱茶推向广州、珠三角地区等较有潜力的区域。   未来3—5年内,刘益成透露协会的设想是带领云南茶企集中抱团,在全国各地大型茶叶市场设立云茶展示销售中心,并到省外召开推介会,大力推广云茶的文化及品牌,扩大云茶的市场影响力和号召力。届时,云南茶产业才能能得到更好、更快地发展。    目前,茶叶B2C网上零售的交易规模上看,天猫、京东、当当等综合电商平台占到了整个交易规模的90%,而垂直网站仅占到了10%。   阿里巴巴集团研究中心2012年1月9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从具体农产品看,茶叶在淘宝网销量最大,日交易额超过700万元。   与实体店冷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淘宝及一些网上电子商城的茶市却异常热闹,销量也呈上升趋势。2012年淘宝网评出的十大网商中,中闽弘泰就在销量上创了新高,还有尚客茶品和森舟茶叶也因销售业绩不凡而进入网商30强。从淘宝的交易记录来看,2012年茶叶网商年销售额上千万元的还有不少,进入网络领域的茶企越来越多。   目前,茶叶电商主要销售的品类包括红茶、绿茶、白茶、黑茶、花茶、黄茶六大茶系,以及果茶、保健茶和茶具等周边产品。从模式上看,茶类垂直B2C厂商可以分为两类,一种为整合全产业链的运营模式,从上游茶园种植采摘、加工、再到线上的产品销售和配送等服务,该模式的代表厂商为买买茶。另一种为专注线上渠道营销,通过与茶商合作的方式完成货源情况,而B2C企业主要负责网店的运营和销售工作。   广东省茶业行业协会秘书长张黎明认为,电子商务给茶企提供了一条新的出路,尤其是在经营成本高居不下的现状下。茶企涉足电子商务市场,在网络上卖,无疑可以减少中间流通环节、降低运营成本、使产品价格合理化。但是,在网络上卖茶不同于在实体店卖茶,也会面临着重重困难,尤其是国内电子商务市场处于拼价格的初级阶段,因此,茶行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成熟还有相当一段路要走。   尽管如此,面对如火如荼的电商潮流,很多茶商依然跃跃欲试,生怕自己太过保守错过时机。普洱张茶业总经理张智强博士打算在近期组建专业的电商团队,但他也清楚茶企要想在电商领域分得一杯羹并非易事,如何切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可以最快,最节省成本切入?这些都是他正在思考的问题。   很多传统茶企进入电商,并不是因为线下经营不好,相反往往是线下渠道非常好,但看到了电子商务未来发展的强劲势头,为抢占机遇而进入电商的。但事实上,茶行业电子商务的开展并非顺风顺水。理念的落伍、人才的匮乏、技术经验的不足、发展模式的分歧……都成为传统企业转型中遇到的一个个绊脚石。   广东金帆茶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永良对此深有感触,“在网上开个商场其实很容易,难的是后期维护、经营、管理,这才是茶企电子商务发展的重中之重,包括对接、配货、推广等等,是个复杂的综合体系。”金帆茶叶进入电子商务领域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但受限于人才的不到位,发展一直不温不火。   总体来说,茶行业缺乏高端人才,普遍都是家庭作坊式经营,而网络销售、网络推广需要具有专业的人才。因此,有些茶企想往电子商务方向发展,但苦于没有合适的人才而把计划搁置。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