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广元茶叶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2012-02-03 38412 0

    四川广元是地震的重灾区,地处秦巴山区嘉陵江畔,种茶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但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广元茶叶种植规模小、产量低、效益差,茶叶产业发展落后。1996年,中央确定浙江省对口帮扶广元市,浙江省委托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把科技优势与广元的资源禀赋、生态优势结合起来,在理念、技术、工艺、设备等方面给予了帮扶,努力打造生态、低碳、有机、高端茶业品派,经过15年,使广元成为全国高香茶、有机茶、保健茶的重要产区,走出了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产业帮扶之路。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坚持用现代农业理念谋划茶业发展,坚持以科技为核心,产业化经营为主导,大力实施低碳茶业、精品茶业、品牌茶业和生态茶业战略,突出绿色、有机、富硒、文化四大特色。     真情帮扶获好评     1997年,根据浙江省委、省政府的要求,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开展科技对口帮扶广元市发展茶业。在实践中,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努力做到“真心、真意、真做”,坚持农民利益第一,与当地干群共同制定规划,实施计划。15年中,每年落实所领导、专家赴广元考察调研和举办科技讲座,普及茶叶科技知识,参加各类茶业活动,现场指导和帮助广元的科技人员和茶农。据统计,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先后有三任所长、书记、副所长和几十位专家到广元考察调研和开展科技活动。在帮扶中,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小题大做”,派遣懂民风、有专长的科技人员长期蹲点帮扶,如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原副所长白堃元研究员15年来曾先后数十次赴广元,与茶农同吃同住同劳动,以提高茶农收入为抓手,教技术找方法,着力提高茶叶品质,使一块荒芜的茶园地得到恢复,一批批新茶园得到规划建设,逐渐呈现出茶产业新气象。白堃元研究员多次受到广元市委、市政府的表彰,两次被评为“广元市荣誉市民”。     科技帮扶显实效     针对广元茶业信息、技术缺乏等问题,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以科技为本,源源不断地为广元的茶业提供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等“四新”成果。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先后向青川、旺苍提供了“龙井43”、“龙井长叶”等新品种,建立无性系良种茶叶基地8.6万亩,生态茶园面积3.6万亩,绿色、有机茶园11万亩;白堃元等专家提出了适合广元茶叶种植的“低海拔、背风口、有水源、近公路”的建园方法、“选用良种、施足底肥、突出保水”的栽培方法和茶-草-畜-沼-茶、鸡-沼-茶-鸡的循环利用模式;大力推广集成良种良法、节本降耗、提质增效的绿色有机茶标准化生产技术、机械制作名优茶技术,引进推广名优茶制作机械340余台套;引进扁茶清洁化流水线加工技术、设备等。科学种茶使广元茶农尝到了甜头,青川茶农唐怀壁种植茶叶所国家级优良品种“龙井43”200余亩,2010年亩产值在5000元以上,大大高于老茶品种。青川前进茶厂引入了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最新成果扁茶生产流水线,不仅省工节能,而且保证了加工质量,经济效益显着。     智力帮扶促发展     在实践中,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不仅“授之以鱼”,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渔”,传授茶农科技知识和技能,使之成为科技开发扶贫的主人。15年来,广元市和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联合举办各类培训班近百次,培训专业人员和茶农近万人次,其中三次邀请青川、旺苍等县的茶农到杭州学习培训,实地考察浙江茶业发展,通过亲身感受,不仅开阔眼界,更主要的是学习了先进理念。这些学员中的很多人已经成为了当地建设新农村、发展茶产业的致富带头人。特别是在“5?12”汶川地震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克服重重困难,科技人员冒着余震的危险,通宵达旦编写10万字的培训教材,举办了2期170多人参加的茶业培训班,实地指导改造600余亩衰老茶园,2010年广元市的茶叶产量比2008年增加了1400多吨。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还联合当地业务部门和茶机厂家,共同召开现场会,手把手教授茶农掌握现代制茶机械。培训中,特别注重当地技术人员的培养,使他们成为科技开发扶贫中的领头羊和主角。目前青川县已培养国家三级评茶师3人,中级评茶员1人及一大批懂技术的茶农。     自1996年来,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结合当地实际,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创新思维,坚持真情帮扶、科技帮扶、智力帮扶,用现代农业理念谋划广元茶业发展,使广元的茶产业从小到大,竞争力从弱到强,实现了广元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了广元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广元茶农的增收致富,走出了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产业帮扶之路。2011年12月22日,浙江省副省长王建满批示:“坚持15年帮扶广元茶叶产业,使之成为全国高香茶、有机茶、保健茶的重要产区。可以说这具有浙江特色的产业帮扶之路。”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