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茶叶惊现疯狂“爆炒”,腐败诈骗层出不穷!

2022-11-29 13036 0

  导读:“炒茶”泡沫该戳破了!

  “特效茶”“办事茶”“金融茶”,“一片(饼)可以买一辆宝马,一提可以在广州买一套房”……正值春茶上市时节,茶叶竟悄然上演了一出疯狂“爆炒”的戏码。

  春茶,一般指由越冬后的茶树在春天里萌发的芽叶采制而成的茶叶,其叶肉肥厚,色泽翠绿,富含维生素,具有较好的保健作用。而据新华视点,目前茶叶市场上,打着各类名目的营销乱象层出不穷。不少茶叶质量难辨、价格混乱,标价动辄数十万元甚至数百万元。很多茶叶营销已经超越生活饮用品范畴,或欺诈消费者,或潜藏腐败风险,或变身金融产品制造圈钱骗局。

  炒作“噱头”多,价格靠“忽悠”

  近日,#一饼茶叶可以买一辆宝马#的话题登上热搜。据新华视点报道,近年来随着茶产业的蓬勃发展,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一些商家夸大宣传进行“无底线”炒作。

  1、鼓吹“山头茶”“特效茶”

  在茶叶的营销过程中,许多商家为了谋取高利润、高回报,给茶叶披上了一层”神秘外衣”,加上一层“神仙滤镜”。如拿普通茶叶以次充好,附上“大师”的签名和照片,价格就翻了十几倍。即便是一些被公认的具有较高价值或相对稀缺的茶叶,其在营销过程中,也往往被添加了诸多噱头和“故事”。

  云南省一茶山的古茶树,今年鲜叶预订价格最高每公斤超过1万元。一名茶农说,小区域的毛茶不加价很难买到。在部分名山头,每年春茶季村口都会设置检查点,防止外来茶青混入。

  为销售茶叶,贵州省某地以海拔高度作为卖点,注册“云上2330”的商标,准备以2330元一斤的价格售卖,包装袋上写着“全球海拔最高茶园,中国高山生态有机茶之乡”。

  而在拼多多等电商平台上,有一款福建土楼金线莲养肝茶,宣传有降火解酒益肝清热的功效,一款新疆罗布麻茶也说有保健辅助降血压的作用。一些茶叶甚至附带神话传说和“天龙八步”等冲泡心经,以“当地长寿老人和双胞胎占比多”来佐证茶叶奇效。

  2、盛行“办事茶”“送礼茶”

  有些商家借助畸形的送礼文化,让部分茶叶像一些名贵烟酒一样,进入“买的人不喝,喝的人不买”的怪圈,成为行贿的重要“礼品”。

  据新华社报道,贵阳市花果园太升茶叶市场上,不少商家在显著位置悬挂着“2021年新茶上市大量批发”的字样,有的还提供茶礼定制。

  在京东商城,一款2021安吉白茶新茶礼盒装500克售价29999元,下面备注“内置全额发票,送礼有面子,茶到事成”。客服人员称:“同价位我们家茶叶若不是最好,本店分文不取。”

  在拼多多上,一些商家在产品页面显著位置标注着“领导喝的茶”等字样。从事黑茶经营的店主文先生表示,他的几家店铺销售的茶,八成为礼品茶,多为熟客送礼,逢年过节更是销售火热。

  3、渲染“投资茶”“金融茶”

  在个别知名茶叶市场,衍生出“金融茶”模式——只要有货单,就可以找茶客缴纳定金,但不做实际交易,等茶叶价格攀升后,由上一个茶客卖给下一个茶客,如此“击鼓传花”、循环往复……

  “288万收下8片白菜”“一片(饼)可以买一辆宝马,一提可以在广州买一套房”……在抖音上搜索相关关键词,可以看到一些收茶的博主经常发布带有类似文案的视频。业内人士说,所谓“一片”就是一饼,一提有7饼。网络营销的视频显示,一片茶价格在28万元至32万元之间,一提茶最高达255万元。

  有知情者说,这些视频有的虚构交易行为,故意炮制稀缺行情,目的就是寻找“接盘侠”。

  涉茶腐败诈骗屡屡发生

  由于茶叶标准不一,定价随意性大,价格缺乏透明的茶叶,近年作为“雅贿”滋生了大量腐败。业内人士透露,一些茶叶作为公认的名贵土特产,形成了私人定制、特殊专供的渠道,往往“买的人不喝,喝的人不买”。这种隐秘的茶叶潜规则,已经超越正常人情往来,一些名贵茶叶成为行贿的重要礼品。

  事实上,近年来与茶叶有关的腐败案件屡屡出现在纪委通报中。

  “毛尖茶1盒,散装茶叶6袋……”贵州省纪委监委去年6月就通报过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公安局交警支队原政委刘建收受茶礼问题;某驾校校长为得到关照,两次为其支付7.7万元的茶叶款;在今年播出的专题片《正风反腐就在身边》中,福建泉州隔离观察点坍塌事故当初消防过关,也离不开消防中队对面茶叶店老板的推波助澜。

  近年来,茶叶还被投机者瞄准。炒茶有暴利,“年份”老茶被追捧。云南农业大学龙润普洱茶学院院长吕才有说,除了日常消费,茶叶因个人喜好悬殊,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拥有艺术品的特殊属性,价格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文先生透露,前几年,一些热门“投资茶”只要抢到货,转手就可以翻倍卖,收入简直是暴利。所以有些人不惜借钱、抛售房产都要投资购买。当前,一些茶叶价格虽然越炒越高,实际上“有价无市”,难以变现,投资者亏损严重。

  还有不法分子利用投资者追求高额回报的心理实施犯罪。2019年,贵州省贵安新区公安局通报一起“茶票”网络平台诈骗案,涉案金额高达1.97亿元。警方侦查发现,犯罪嫌疑人在网络平台上发行“茶票”,通过内部操纵交易价格,非法套取3000余名投资人的资金。

  是什么给“炒茶泡沫”提供了土壤?

  “炒茶”,在我们的语境下,至少有两层含义。首先当然是本义,就是指加工意义上的炒茶、制茶;还有一种“炒”,则是“炒作”。乃至有说法称,过去二三十年,资本已轮流转把国内茶叶都炒作了一遍。

  热搜话题上的“炒茶”乱象,就是指后者,它与过去多年来上演的“茶叶疯狂”故事没有什么本质不同。

  客观地说,由于茶叶生长有季节性和地域性,也缺乏明确的定价标准,且有关茶叶的功效、价值也充满各种神秘传说,这的确给茶叶的炒作和非理性溢价提供了土壤。

  但是,一再上演的疯狂“炒茶”戏码,绝大部分都是靠一系列人为因素的推波助澜,它不仅伤害消费者权益,也不利于茶产业本身的发展。

  很明显,上述茶叶炒作路径,尽管方式有别,但都严重偏离了茶叶本身的价值。其不仅有违“茶叶是用来喝的”之本质,也扰乱了茶叶市场的正常秩序。此前就有知名茶叶炒作泡沫破裂后,给本地茶叶形象和茶农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例子。

  别让好茶染上不应有的铜臭味

  4月21日,新华网发表微评指出,茶是用来喝的,不是用来“炒”的。狂炒“天价茶”不仅损害了消费者利益,也会损害茶市场。相关部门应及时介入,严肃查处,别让好茶染上不应有的铜臭味。

  近些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健康、养生话题的越发重视,也被许多不良商家所利用。他们制造大量噱头,给茶叶标榜上许多“神奇疗效”。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表示,当下茶行业动辄就宣讲古树、山头,巴不得每一株树都不一样,甚至同一棵树的顶上和下面的茶叶也不一样。他认为,这么多“玩法”,实际上就是茶行业无序发展的表现,有损行业的健康发展。

  一些茶企老板表示,尽管他们在生产端从严把控,但茶贩子在后续贴牌拼装,他们也完全无能为力。

  而对于“金融茶”等乱象,可怕之处在于无厘头。其人为炮制的价格已严重背离真正价值,但很多被假象蒙蔽双眼的炒家并无具体概念。市场越疯狂,收网的时机就越近,茶价不断被拉升至更高位,自然引诱更多的“鱼”入网。而投机客尝到了甜头,更加停不下来,押注越来越大,被套牢的绞索越收越紧,想捞一票全身而退已经不可能了——“茶呢?卖了。钱呢?买茶了。”这是所有炒家的困境,他们成了炒茶“粘鼠板”上的耗子,难逃贪嘴亡身的宿命。而一旦市场崩盘,被打回原形的“金融茶”甚至不及普通茶品更有品饮价值。

  茶产业健康发展,不能走向价格虚高,甚至变身收藏品、金融衍生品的道路。茶是用来喝的,不是用来炒的。当务之急,就是从茶叶产地的政府,到茶企、经销商,都必须充分意识到“炒茶”对于整个行业带来的危害。

  “茶叶行业的发展要强调绿色、健康、理性,如果让普通老百姓喝不起,不会有长远的未来。”福建某家乌龙茶店铺经营者陈先生表示。

  云南凌云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孙文杰律师认为,主管部门需要增强服务意识和监管力度,加强行业管理,指导行业健康发展。

  文先生认为,政府不要盲目鼓励扩大生产,应坚持对工艺和标准指导。以湖南某地为例,近年来注册了200多家黑茶企业,多是一些小作坊,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销售手段上也是“各显神通”。但由于消费者口碑差,透支了市场信誉,产业并没有做大。

  昆明茶叶行业协会会长刘益成建议茶叶爱好者理性消费。他说,茶叶虽有保健功效,但毕竟不等同于药物。不同体质的人对茶叶生理反应不同,对于声称有治疗功效的茶叶宣传必须保持谨慎、警惕。

  目前,已有一些茶叶产地开始重视对行业的规范。如福建相关部门就提出严查“天价茶”,强化茶叶销售环节监管,组织查处虚假标识、以次充好、不明码标价、串通操控价格等违法违规行为,并严肃整治在营销中渲染享乐奢靡的不良行为等。此外,也有建议提出,应将“天价茶”列入党员干部不得收受的名贵特产资源目录。

  任何一个行业如果完全被炒作所绑架,都不可能真正获得健康发展,茶产业也不例外。这方面,茶叶产地政府尤其应有长远眼光,有效挤压茶叶生产、营销的泡沫,引导企业将本地茶叶的真实生态,茶叶的真实价值讲述给市场,而不是靠“讲故事”来跟风炒作。

  此外,也要重视流通批发环节的规范,严厉打击贴牌拼装行为。只有多管齐下,斩断炒作路径,让茶叶市场告别务虚,回到“务实”的轨道上来。

  21新健康综合自丨新华视点、新华网、新京报评论、茶道、知乎

  编辑丨李欣夷、刘紫晴(实习生)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