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我国地大物博,为了方便区分不同地域,把秦岭淮河线定为南北方的分界线。而在大家的印象中,河南属于北方省份,但也不绝对,河南南部一个地级市,南北分界线从这个城市境内横穿而过,但它的大部分面积在秦岭淮河线以南,严格来说,属于北方省份的南方城市。
这座城市就是信阳。它地处河南省最南部,东连安徽省,南通湖北省,为三省通衢,人口880多万,2018年GDP2387.8亿元,是中国南北地理、气候、文化的过渡带。
从文化上来看,中原文化、楚文化、吴越文化在信阳交融。几千年来,包容开放的中原文化、浪漫飘逸的楚文化与务实进取的吴越文化在信阳交织共融,共同塑造了信阳的独特气质。因为楚文化势头较猛,春秋时便已在信阳占据主流,时至今日,仍有不少信阳人认为自己属于楚文化体系。
在古代,信阳是孙叔敖、春申君、司马光、郑成功等历史名人的故乡,孔子周游列国的终点,春秋时孙武在此练兵并南下攻入楚都。在现代,信阳处于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圈、皖江城市带三个国家级经济增长板块结合部和京广、京九“两纵”经济带的腹地,中西部人口密集区的中间位置。
从地理气候上来看,信阳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有“江南北国、北国江南”之美誉。当地也很适合种植茶叶,因此信阳又有山水茶都之称,这里的毛尖很出名,被誉为中国毛尖之都。
作为地理过渡带的信阳,气候温和湿润,空气质量相当优越,森林覆盖率也全国领先,荣获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因此,在全国十大宜居城市里,信阳作为河南唯一的城市榜上有名。
从饮食上来看,信阳人以吃米饭为主,种植水稻的居多,基本全市百分之八十的区域都是种植水稻,只有最北部的地区才能看见小麦的身影。提起河南,人们的脑海里出现的是黄河、是烩面、是一望无际的麦田,而在河南南部的信阳,却是另一番景象,奔涌的淮河、葱郁的茶山以及金黄的稻田。
深受楚文化影响的信阳,在饮食上,也打上了楚文化深深的烙印。信阳菜与楚菜类似,擅长羹汤、合烧、腌腊等手法。与传统豫菜相比,信阳菜口味偏重、偏辣。
从语言上来看,正所谓“十里不同音”,在信阳亦是如此。信阳北部方言更接近于中原官话,南部接近于江淮官话,至于西部则颇受湖北方言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