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科技特派员刘国英:利用好非遗文化价值为茶叶品牌赋魂

2023-09-13 18863 0

东南网9月11日讯(本网记者 张立庆)2022年11月29日,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涉及15个省(区、市)的44个国家级项目。福建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源于明末清初,首开乌龙茶制作先河。2006年,首批中国制茶大师、南平首批科技特派员刘国英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

微信图片_20230911160749.jpg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刘国英现场分享。 东南网记者 张立庆摄

9月10日,刘国英在福州以茶香会客,细品岩骨花香,共话武夷岩茶非遗技艺传承,深化茶文化交融互鉴,让更多的人知茶、爱茶,共品茶香茶韵,共享美好生活。

从大学生、技术员到非遗传承人,从科技特派员到武夷山茶产业的领头人,刘国英为一片绿叶,倾尽一生。活动现场,刘国英以“刘国英工作室作品2101”“空谷幽兰”“卧石读茗”“2010年陈年至尊肉桂”四款佳作为品鉴茶品,与现场嘉宾共同分享其在武夷岩茶制作技艺方面的传承创新。这四件作品既有顶级制作技艺的代表作,还有自然存放13年的陈年老茶,也有科技赋能育出的新品种。

刘国英说:“岩骨花香”代表着武夷岩茶品质特征的两个方面,一是“滋味”,二是“香气”。茶树品种、山场小气候、制作工艺,以及多变的火功等因素赋予茶叶风格迥异的香型。刘国英表示:武夷岩茶的香与品种有关,不同的品种有不同的“品种香”;不同的山场有不同的“地域香”。“地域香”是茶叶生长环境所赋予的,与土壤条件和生态环境有关;武夷岩茶还讲究“工艺香”,例如做青过程中不同程度的发酵,炭焙过程中茶叶内含物质的转变、熟化,茶叶则呈现不同的“花香”、“花果香”或“果香”、“炭香”等。

微信图片_20230911160840.jpg

茶友现场品茶。 东南网记者 张立庆摄

近年来,我国茶产业快速发展,茶科技水平稳步提高。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在推动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1999年,刘国英成为南平首批科技特派员,他扎根于土壤,举办培训班、深入茶园进行技术指导,提高茶农茶企的制作技艺。他认为,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首先需注重品质,在武夷山,生态茶园种植模式得到全范围推广,茶企不断提高生产标准,目前,参加sc认证的茶企多达1500多家。“我们不希望扩大面积发展茶产业,而是希望通过提升茶叶质量来提升武夷岩茶的品质!”“科技为骨、文化为魂,同时还需增强品牌意识,利用非遗文化的文化价值为茶叶区域公用品牌赋魂。”刘国英说。

“茶一定要承载文化,才能传得更远,让更多人喜欢。”对于如何做好茶文化这篇文章,武夷岩茶传人、刘国英之女刘一焙认为,未来10年到20年,一定是中国本土品牌在国际上大放异彩的黄金时期。她希望通过打造武夷岩茶文化艺术馆,与艺术界进行跨界合作,以及在北京设立产品体验馆,让消费者更好地、正确地认知武夷岩茶,还有开发原叶挂耳手冲岩茶产品,以更触手可及的姿态进入当代快生活等举措,来讲好武夷岩茶的文化价值和品牌故事。“品牌一定是要有态度的,一定是包含着对中国茶文化的高度自信,要以更年轻化、生活化、个性化的表达方式,才能带领更多年轻人在21世纪的‘中国茶文化复兴’中认识东方岩韵。”刘一焙如是说。

顶部